開學倒計時,嚴防爆疫還需收緊措施
據了解,教育局今日會發信通知學校加強防疫措施,以及更新《學校健康指引》,要求學生在開學前兩日,即在今明兩日須做快速檢測,而持有「紅碼」或「黃碼」的家長不可進入校園。
疫情再度嚴峻起來,學校有必要收緊防疫措施,保障師生在安全環境下上課。(大公報資料圖)
教育局昨日回覆《大公報》時表示,昨日與學校議會及校長會代表就新學年開學事宜舉行網上會議,就開課安排交流意見,包括加強預防新冠病毒措施,例如請學校鼓勵學生和教職員提早於8月30日起進行快速抗原測試,學界對此反應正面。教育局今日會發信通知學校有關加強措施,以及更新《學校健康指引》。
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認為,有關做法謹慎,可及早找出陽性個案,避免在校園引起傳播。
《大公報》本月26日報道每日確診撲近萬宗開學存風險,引起社會廣泛關注。
維持半日面授較穩妥
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(長沙灣)校長蔡世鴻接受《大公報》訪問時表示,上個學期一直持續返校前需每日快測的安排,學生、家長都已經習慣,而校方早前亦將機構捐贈、教育局派發的快測包定期發放給學生,相信提前兩日做快測問題不大。「學校之後會以電子通告的形式通知各位家長最新防疫安排。」
蔡世鴻說,今明兩日學生檢測完後,學校會提供快測記錄表供家長記錄孩子每日體溫及快測結果,家長需簽名,待周四進校門前給老師檢查。而學校亦會在開學前根據防疫指引,安排清潔公司對學校進行全面消毒。此外,家長亦很自律,若自己確診或有不舒服會提前通知學校,不會太擔心「紅黃碼」家長會進入校園。
後日開學,學生須提早在今日及明日做快測。(大公報資料圖)
開學後維持半日面授,每月亦需向教育局提交疫苗接種數據。蔡世鴻認為,目前疫情嚴重,維持半日面授能減少病毒傳播風險,較為穩妥。若日後確診數字得到控制,希望教育局能考慮逐漸開放下午課外活動,比如採取每個年級輪流活動的方式。
蔡世鴻強調,統計接種數字能幫助穩定校內疫情。學校8月27日已經聯絡外展隊到校,給位於深水埗區的小學生和幼稚園學生打針,大約有200位學生打針。「為了小朋友的安全着想,其實家長都很配合帶子女打針。」
盡快帶子女接種疫苗
天水圍香島中學校長吳容輝亦表示,校方會以WhatsApp群組直接通知學生提前兩日快測安排。目前學校中一、中六學生已經上了3、4日升中適應課或補習課,暫時沒有出現陽性個案,而學校目前已經超過九成學生接種超過兩針。
專家呼籲,因新冠疫苗需時產生效力,家長應盡快帶子女打針。(大公報資料圖)
吳容輝說,維持半日課可能課時會有些緊張,開學後,學校會按課程表將每節課課時縮短十分鐘至三十分鐘,每日依舊上8至9堂課,亦會保持小息時間。
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昨日亦在社交媒體上表示,希望在學生健康及學習需要之間取得平衡,並呼籲家長,為減低學生因感染而導致重症、後遺症和死亡的風險,請馬上安排子女接種疫苗,並循序漸進打齊兩針、三針。
不戴口罩課外活動 料需打齊三針
全港學校將於本星期四開學,有消息人士透露,教育局將要求學生接種3針疫苗,方可不佩戴口罩參與課外活動;若中學需申請全日面授課堂,則需九成學生打齊三針。有小學校長表示,這些措施是可接受的,都是保障學生。
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昨日到訪灣仔聖若瑟書院,了解學校準備開學的情況。(大公報)
校長:措施保障學生
中華基督教會協和小學(長沙灣)校長蔡世鴻表示,這些措施是可接受的,都是保障學生。但對於其校來說,若學生要參加課外活動,不管接種幾針,都不能除口罩,以防萬一。
教育界立法會議員朱國強則指出,相關要求合理,因現時疫苗通行證亦要求市民需接種3針方可進入部分處所,他亦相信已接種兩針疫苗的學生也不會太抗拒接種多一針疫苗。
至於中學全日面授方面,天水圍香島中學校長吳容輝則認為,因為學生接種兩針,都是剛剛超過九成,如要三針,需有一段時間才能達到要求。
基層壓力大 盼續派快測包
全職媽媽何女士與15歲的大女及12歲的次子,一同住在面積約180平方呎的劏房。何女士說,目前家裏快測包大約有幾十隻,相信是足夠應付開學需要。而她亦會讓子女在今明兩日都做快測。又指自己抗疫物資還算足夠,但都希望學校能繼續派發足量快測包給小朋友。
學校會向學生派發快測包等防疫物資。(大公報資料圖)
「每日做快測消耗大」
何女士說,學校之前每個月都會派發一些口罩、檢測包等防疫用品,而社工亦會給一些,所以就有一些存貨。「開學後需要每日做快測,消耗大,都希望學校能繼續派發足量的快測包給小朋友。」
何女士坦言,近日單日新增確診數字持續升高,很擔心子女開學後會受到感染。雖然學校前幾日都有提醒家長注意防疫,若子女中招需及時上報,惟她希望政府盡快推出關於學校防疫的詳細規劃。目前雖然有「紅、黃碼」的安排,但現時正逢暑假,人流量大,傳染面廣,若有更針對性的措施,相信小朋友的健康會更有保障。
開學防疫小貼士
大公社評 | 有必要收緊學校防疫抗疫措施
疫情快速升溫,新學年即將開始,學校防疫工作成為市民關注的焦點。學校抗疫責任重、挑戰多,教育局已發出一系列指引,讓學校、家長、學生有所遵從,接下來需要密切關注疫情變化,及時調整抗疫措施。但校園並非孤立的存在,校園抗疫其實是全港抗疫的一部分,只有全社會的安全,才會有校園的安全;只有人人為抗疫出一分力,學生的福祉才有保障。
本港確診個案連日在高位徘徊,前日逼近一萬大關,破萬只是時間問題。在此大背景下開始新學年,校方和家長的心情是矛盾的,一方面對疫情發展感到憂慮,擔心學生安全;另一方面,過去兩年多學校無法正常運作,學生是最大的受害群體之一。學校、家長和學生都不希望「走回頭路」,再以網課替代面授。教育局為此發出新指引,即維持半日面授,學生每日快測,並在開學前兩日實施;接送低年級學生的家長進入校園須掃安心出行,「黃碼」家長不准進入校園。應該說,這些指引符合目前的現實,也符合家長和社會的期望。
但疫情是動態的,教育部門的應對必然是動態的。半日面授是基準,全日授課是目標,這個大方向沒有錯,但在目前情況下,適當收緊抗疫措施是必要的。譬如需要脫口罩的課外活動,是否需要暫停?譬如九成以上師生打齊兩針,就可以申請全日面授,是否需要提高至打齊三針?又譬如在什麼情況下,學校需要停止面授?教育部門要有底線思維,做最壞打算,作最好準備。擬定好多套劇本,發出清晰指引,學校、家長和學生有章可循,則不管疫情怎樣變化,都可以從容應對。
校園是社會的一部分,校園抗疫做得好,對全社會抗疫有重要啟示意義。反過來說,全港抗疫做得好,校園抗疫也差不到哪裏去。過去兩年多來,校園疫情不斷,但基本上是零星個案,沒有出現大規模、連鎖性爆發,證明校園抗疫做得好,傳播鏈被迅速切斷。仔細觀察,學生個案其實並非源自校園,而是從家庭或社會上受到感染,某程度上,校園是受害者。這一事實提醒大家,校園安全的前提,是全社會保持安全;如果社會面疫情惡化,指望校園百毒不侵不切實際。
所以說,大家關注校園抗疫,更應以身作則,先做好個人的抗疫。這就包括:沒有打針或未打齊針的家長,應該盡快打針;若孩子尚未打針或未打齊針,家長應盡快安排孩子打針。「一老一幼」的疫苗接種率較低,是香港抗疫的軟肋,尤其半歲以上、3歲以下幼童的接種率剛及一成,必須加把勁。還有,家長每日快測,有助保障孩子安全;若家庭爆疫,學生需要及時上報,讓校方快速因應。
關心學生安全不是一句空話,校園安全有賴全社會的共同努力。教育部門嚴陣以待,積極應對,值得肯定。但全社會都有共同責任。特區政府近日推出新一輪抗疫措施,出席8人以上宴會的市民需提供快測證明,但有食客為避快測「六親不認」,部分食肆也因為「嫌麻煩」和得失客人而抱怨「執行難」。然而,如果不收緊抗疫措施,不控制疫情上升的速度,結果只會人人受害,香港在這方面的教訓還不夠深刻嗎?為了保障校園安全、學生福祉,為了不走抗疫回頭路,全社會必須團結一心,同舟共濟,渡過難關。
相關版面
往期推薦